close

前提:1994年,康柏、IBM、英特爾、微軟和 DEC等幾家公司計劃開發一種通用的數據交換接口,以取代當時各種電腦上互不兼容的各種數據接口。

1995年,英特爾工程師Ajay Bhatt開發出第一個通用串行總線(USB)接口。

 

1996年,作為行業標準的《USB 1.0細則》正式發布。

根據《USB 1.0細則》,USB圖標設計靈感是來自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普頓(Neptune)(也是海王星的名字)的武器「三叉戟」,一支強有力的三齒魚叉。

三叉.jpg

為避免魚叉形狀的設計暗示人們拿著自己的USB存儲設備到處亂插(叉)。設計師對三叉戟的三根尖齒進行了修改,將左右兩根的三角形分別改成了圓形和正方形。這三個不同的形狀意味著,各種不同的外部設備都可以使用USB這一標準進行連接。

image

 

USB1.0時代

1996年USB 1.0出現,其速度為1.5Mb/s(位每秒)

 

1998年升級到速度為12Mb/s的USB 1.1

USB1.1

高速方式的傳輸速率為12Mbps

低速方式的傳輸速率為1.5Mbps(向下相容USB1.0的極速)

 

b/s 一般表示為每一位元的傳輸速度,

bps 則表示為位元的傳輸速率,兩者數值上相等。

 

B/s與b/s,BPS(字節每秒)bps(位每秒)又有所不同。1MB/s(兆字節/秒)=8Mbps(兆位元/秒) (1Byte=8bits)

所以USB1.1高速傳速率為12Mps=12/8=1.5MB/s

低速則為1.5Mps/8=0.1875MB/s (哪來的龜)

 

2000/4月

USB2.0規範是由USB1.1規範演變而來的。

USB2.0傳輸速率為480Mbps(理論理想值)

換算為位元組後60MB/s(=>480/8=60)

,能夠滿足大多數外設的速率要求。

USB2.0 / USB1.1 的高速傳速率,其提升的倍速為

=60(MB/s)/1.5(MB/s)=40

適用範圍,從Type-A、各式各樣Type-B的接頭都相容,=>早期的數位設備凡是USB接口,幾乎都是使用此種規範。

如:舊一點的電腦Type A、印表機的Type B、數位翻譯機的Mini-A、舊式手機的Mini-BMicro-B等等
(真它媽的有夠奸商的)

image

 

2008/1

USB3.0Intel、微軟、惠普、德州儀器、NECST-NXP等業界巨頭共同制定的新一代接口標準。

外觀上跟USB 2.0不同的地方就在於USB 2.0接頭是白色,

USB 3.0有顏色(大部分是藍色),並向下相容USB 2.0

 

其物理層採用8b/10b的編碼方式,

理論速度為5.0Gb/s而實際值為理論值得50%接近於USB 2.0的10倍,可廣泛用於PC外圍設備和消費電子產品。
PS:實測結果大約會是USB 2.0的3-5倍。同樣適用於各式USB接頭數位設備,但傳輸速度更快。例如:新一點的電腦Type A、外接式硬碟的Micro-B等等

image

 

試算 USB3.0 / USB2.0 其提升的倍速為

5Gb/s / 8 = 0.625GB/s = 625MB/s

625(MB/s) / 60(MB/s)=10.42

(實測結果大約會是USB 2.0的3-5倍)

夢想是美好的,USB都是泡水的..

 

USB 1.1 稱為 FullSpeed

USB 2.0 稱為 HighSpeed

USB 3.0 稱為 SuperSpeed

 

 

USB3.1起 的亂倫命名

  1. USB3.1 Gen1就是USB3.0 (商家很會混淆視聽的行銷詐術)
  2. USB3.1 Gen2 = 方為真正的USB3.1

 

USB3.0=>USB3.1 Gen1 其最大理論傳輸速率為5.0Gbps (=625MB/s)(640MB/s)

因為我是以人類的十進制來取算,1G=1000M,所以5G/8位元=0.625G

然後再用0.625*1000=625M

但一般為了騙你的眼光,或專業點叫用電腦的視野

則會以2進制來算,=>5.0Gbps=5/8=0.625GBps (這裡的換算都是電腦的視野,同時也跟十進制換算時結果都一樣)

不同的在當GigaMega

0.625G * 2^10

= 0.625G * 1024

=640 MB/s

 

USB3.0(USB3.1 Gen1)的好處

  1. 提高了帶寬(高達5Gbps全雙工) (..三小細帶寬)
  2. 更好的電源管理..(在哪裡?我看不到,好像也不容易感得到)
  3. 使主機可為器件提供更多的功率
  4. 使主機能更快識別外入的器件
  5. 新的協使數據處理效率更高

 

2013/7

USB 3.1 Gen2

理論傳輸速度翻了2倍至10Gbps(哎又在理論了)

供電最大到100W,在硬體上並新增了Type C接頭,其插座和線材不會相容原有Type-A / Type-B

image

2015USB-IF公告

USB 3.1更名為USB 3.1 Gen2,速度為10Gbps

而原本的USB 3.0更名為USB 3.1 Gen1

吃瓜人:按羚羊呷雞排

 

---------

 

2017

USB-IF宣布基於USB 3.1改良,推出最新版本規範USB 3.2,將傳輸速度從10Gbps倍增至20Gbps

由於Type-C介面正反面都能嵌入針腳(我們將一面的針腳當作一個通道,上下兩面就有兩個通道),所以可以讓傳輸速度攀升2(哦,原來跟DRAM玩同招的雙通道啊,日後會不會搞什麼crossFire啦?!),而也因此出現了新的命名。

並在 2019 2 月底宣佈將 USB 3.0USB 3.1 Gen2的版本命名都統一劃入USB 3.2的行列,

三者分別叫做USB 3.2 Gen 1USB 3.2 Gen 2USB 3.2 Gen 2×2

(人類應該要集體揪團去這協會按它羊呷雞排,真的是很閒的機構)

(越看那三個名,越它媽的雞拜,原因出在你前面才剛記好,回頭一看你又改名,然後可能的狀況是你到賣場或網拍找物件時,原先庫存品或滯銷品的名稱並未更名,所以你就得再次呼喚腦中的深海層裡的USB它媽的祖宗屎,然後..按羚羊的誰它媽想得起來啊?幹,這些腦殘人集合在一塊,就真的不是普通腦殘等級了,按我來看,就是升華版的腦殘團..)

然後呢幹到我都忘了我查這些要沖三小了

不過我看這USB-IF的團員應該不是戶政事務所的人了..

照我按它們的腦殘命名回朔亂更來看

其實我越來越懷疑它們根本就是 日本AV事務所轉職地吼

真TMD靠北,祢們是當使用者都跟祢們一樣無事找樹幹逆?!

我寧願去記女優名,也都懶得去記祢們的腦殘品..

 

 2017 年隆重推出 USB 3.2

USB 3.2 有四類,分別具有不同名稱及意義。

四類USB 3.2


 

USB 3.2
Gen 1x1

USB 3.2
Gen 1x2

USB 3.2
Gen 2x1

USB 3.2
Gen 2x2

傳輸速度

5Gbps

10Gbps

10Gbps

20Gbps

先前名為

USB 3.1 Gen 1
USB 3.0

--

USB 3.1 Gen 2

--

介面選項

USB-A USB-C
microUSB

僅限 USB-C

USB-A USB-C
microUSB

僅限 USB-C

 USB 3.2後,原主流 USB-A 開始慢慢淘汰,改採用 USB-C

因為 USB-C 支援的傳輸速度較高,且可加快為其他周邊產品充電的速度,自然成為 USB 3.2 Gen 2 的主要 USB 連接器

 

2013/7

USB3.1 (這裡應是指Gen2)

 

2015

USB3.1亂倫開始

USB3.0更名為USB3.1 Gen1

USB3.1則更名為USB3.1 Gen2 (廠商你們是呷飽太閒逆)

 

2017/9

USB3.2

 

2019/2

USB3.2 Gen2*2發布  (又稱SuperSpeed USB+)

USB3.0(USB3.1 Gen1)USB3.1 Gen2的版本命名開始統一劃入USB3.2的行列

我說開發商,你們.真的.粉腦殘地喲

人一生改名也有個上限,你們它媽的胡搞瞎搞,是每家腦殘公司原舊設備庫存太多逆。不然要一騙再騙,再騙又騙,塞恁老木咧

 

插座圖標

USB1.1

image

 

USB2.0

image 

image

媽的,怎麼長得跟USB1.1都一樣

 

USB3.0(又名USB3.1 Gen1)

 

image

好像除了藍介面外,其它的圖標怎麼就是沒什差異..?這叫日後使用者要如何快速識別?

 

 

查得結果:

USB2.0為白色接口,

USB3.0USB3.1 Gen1)為藍色接口,

USB3.1 Gen2為紅色接口。

image

 

 

一張圖表看USB亂倫史

image

我只知女優改名要嗎是換事務所,要嗎就是行銷術..

啊祢們這麼愛亂倫,上班肯定都在看AV..

..祢不靠杯偶就當祢們默認了

 

劇我查了下:

USB-IF 協會是負責維護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規格及合規性的組織,其所制定的標準,讓開發人員及製造商能更輕鬆取得一致的資訊,以確保能開發向下相容的產品。他們負責建立 USB 傳輸線及裝置的命名慣例。

USB-IF 協會是負責維護..讓開發人員及製造商能更輕鬆的.合法詐騙唄以確保原先舊有庫存能向不知情或被搞胡塗的群眾再次殺肉。衪們負責建立USB傳輸線及裝置的庫存轉銷.

..這雞垢.(沒錯,字沒打錯)除了打飛機..真的可以徹銷了..

 

另又查得

USB-IF 打算使用不同名稱來稱呼 USB 3.1 Gen 1 USB 3.1 Gen 2,以便產品行銷。他們想要將 USB 3.1 Gen 1 Gen 2 分別命名為「SuperSpeed USB」及「SuperSpeed USB+」,但業界並不買單。通常,OEMs 會對其規格表新增 5Gbps 10Gbps 的速度,以便在兩個 USB 標準之間作出區隔。業界其他公司則稱呼它們為「USB 3.1 Gen 1」或「USB 3.1 Gen 2」。

 

幹,果然連業界都不想看那醜女優一改再改的到處詐騙了

世界消保會你們真的可以去把這些詐騙集團全抓去勞改了

最後我還是強烈建議全世界的消保機構你們也該醒醒先了...這不是詐騙,真的騙子都無罪了

消費者為右方..USB-IF就是個...操幾拜雞垢

 

以上是我花了一個下午東找西找整理網路文章所來,若有侵權請告知,我會將相關部份修改,因為沒時間細看各部位的文章,純用來分享以便自己使用。感謝

 

================

2022/3/10實測一堆自有隨身碟

利用HD-Tune測讀取

先把版本與理論值給它抓出來

USB1.1的最高理論值1.5MB/s

USB2.0的最高理論值60MB/s

USB3.0(USB3.1 Gen1)的最高理論值 640MB/s

USB3.1 Gen2 的最高理論值 1280MB/s

 

查得

USB 2.0  

image

Full Speed 的傳輸速度為12 Mbps = 1.5MB/s

 

而新版

image

USB 2.0 Hi-Speed 更高達 480 Mbps = 60MB/s

所以只要速度介於1.5MB/s~60MB/s就是USB 2.0

 

結果我的隨身碟分別為

■SONY 8G NTFS 約每秒14MB/s

> USB1.1的最高理論值1.5MB/s

< USB2.0的最高理論值60MB/s

 

■Sony 32GB FAT32 約每秒33MB/s

> USB1.1的最高理論值1.5MB/s

< USB2.0的最高理論值60MB/s

此隨身碟是USB3.0  (因顏色為藍色)
(註:按理USB3.0應該最大理論值要來到640MB/s),是我其它週邊太差?還是USB都泡水玩很凶?

 

■結緣碟 15GB FAT32 讀取最小值17.9MB/s,最大20.7MB/s

> USB1.1的最高理論值1.5MB/s

< USB2.0的最高理論值60MB/s

此隨身碟應是屬於USB2.0

 

■威剛1GB 疑似故障沒反應且檔案總管都抓不到

 

■筆碟 1GB FAT 讀取最小值13.5MB/s 、最大15.1MB/s

> USB1.1的最大值1.5MB/s

< USB2.0的最大值60MB/s

此碟應屬於USB2.0

因為測時必須連帶你的主機本身也要有達到USB2.0或3.0以上規格,才不會因其一不符而遭降速

我本機太老,只到2.0規格,唯...用3.0去跑2.0

理論值640MB/s,卻只跑33MB/s左右,連USB2.0的最大理論值60MB/s的2/3速都不及

哎...哎...哎....

 

arrow
arrow

    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